我国风电产业2021年将迈入“十四五”周期,正式开启平价时代。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研究员周健奇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十三五”期间,我国风电产业呈现出较好发展势头,在数量上稳居世界第一,在质量上步入全球前列。疫情对我国风电产业的影响在可控范围内。风电项目在受疫情影响最重的1-6月只是放缓,并没有停滞,在此后处于恢复期。其中有政策性抢装因素,我国风电行业运营依然保持在一定水平。
2019年,我国风电累计装机容量全球占比超过32%,连续10年居世界第一;新增装机容量全球占比接近48%,连续11年位列世界首位。截至2019年底,风电累计并网量突破2.1亿千瓦,为我国能源结构调整、经济转型升级和应对环境气候变化作出贡献。
周健奇表示,目前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全国发电总量的比重接近28%。到2030年,这一比重较大幅度增长的话,增幅应该至少是10个百分点,达到38%左右。从我国2019年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结构来看,水电、光伏发电、风电、生物质发电占比分别是63.73%、19.89%、10.10%、5.45%,同比增速分别是5.7%、10.9%、26.3%、20.4%。在光伏发电、风电、生物质发电三类可再生新能源中,风电是增长速度较快、电源占比较高的一类。特别是随着风电技术的不断成熟,风电市场已进入初创阶段,正处于上升周期。未来5-10年内,风电将是能源结构转型的重要支撑。
从2021年开始,我国陆上风电将率先全面进入平价时代,海上风电平价将在“十四五”期间实现。在周健奇看来,我国风电产业发展亟待破解两个难题。一是如何进一步降成本。应该通过技术进步降低制造成本,通过提升企业管理、总装集成、电站运维、电场设计、供应链管理等综合水平降低管理类成本。二是创新盈利模式。平价意味着技术日趋成熟,市场将逐步启动。盈利模式应及时创新,否则行业的发展后劲不足。盈利模式创新的主体虽然是企业,但却能促进产业的专业化分工,进而有助于完善产业生态。专业化分工和产业生态又会渐渐成为企业盈利模式的重要支撑。
周健奇表示,我国政府施策重点在三方面:一是创新,促进风电产业核心技术创新。我国风电产业关键软件、原材料、零部件依然需要进口,形成供应链风险。“十四五”期间,我国须加大对风电产业补短板的政策引导和支持力度。二是改革,深化电力体制机制改革。降低风电软成本和创新风电盈利模式,均涉及到我国电力体制机制改革,包括微电网、电力交易、电网平台化、能源互联网、混合所有制等相关领域,都是我国电力体制机制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实现我国风电产业可持续发展,上述改革问题还须加速破解。三是提升,拓展国内风电数字化场景。风电企业是系统集成商,需要为客户提供包括风电场设计、整机集成、电站运维、微网运行等产品和服务在内的一体化解决方案。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数字化。因此,从拓展风电应用场景切入,全面提升风电产业链数字化水平也应是我国“十四五”政策着力点之一。
“我国国内风电市场规模巨大,但风电产业链的某些环节依赖进口。正是因此,我国风电产业已经深刻融入全球风电产业体系之中,具备了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基本条件。但前提是创新、改革和数字化提升,以巩固优势、强化能力。”周健奇表示。(记者李晓红)
Copyright @ 1998-2020 Talented .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007999号-1 京公安网备11010202007942 版权归易达新成套公司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