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组织召开“十四五”发展院士专家咨询研讨会,会议在总结历史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对标国家及中国石油集团的能源发展要求,规划勘探院“十四五”发展纲要和重点研究方向,共计40余名相关专家出席会议,其中两院院士14名。
研讨会上,多位专家指出,“十四五”期间将是我国天然气工业的大发展时期,天然气仍具较大增产潜力,但受资源条件限制,开采难度也逐渐增大,仍需加强技术攻关,并就天然气勘探开发方向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增产潜力较大
作为较为清洁的化石能源,天然气被认为是我国能源结构调整的桥梁和低碳转型的主力军。在“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两大目标的约束下,我国能源结构清洁低碳转型的步伐势将加快,天然气在其中的桥梁作用也将进一步得到体现。
中国科学院院士戴金星指出,“十四五”期间中国天然气工业大发展具备三大有利条件:“一是我国天然气资源丰富而探明率低,具有更快发展天然气的资源优势;二是近年来我国天然气产量持续增长,具有更快发展天然气的增长优势;三是我国天然气剩余可采储量逐年上扬,具备更快发展天然气的储量优势。”
据了解,截至2019年,我国年产天然气量为1761.7亿方,位居世界第五,天然气总可采资源量达85万亿方,居世界第二,但我国探明累计可采天然气储量仅有7.36万亿方,探明率仅为8.6%,是排名前10个国家中最低的。对比其他国家,美国探明率达到74%,探明率最低的澳大利亚和加拿大也分别有18%和29.7%。
在戴金星看来,即使按照国外最低的2个国家探明率计算,我国未来可探明累计可采储量分别为15.4万亿方和25.4万亿方,是2019年探明累计可采储量的2.1倍和3.4倍。此外,从“十一五”至“十三五”期间,我国剩余可采储量雄厚并基本呈逐年上升态势,从2006年的20000多亿方增至2019年的40000多亿方,基本翻了一番,具备支撑天然气增产的资源条件。
戴金星进一步指出,“十二五”期间年均增产气75.1亿方,“十三五”期间年均增产气108.8亿方,根据这一趋势,“十四五”期间只要年均增气122亿方,我国2025年的年产气量就可以达到2500亿方级。
非常规与低品位常规气应并重发展
虽然具备较大增产潜力,但据了解,当前我国探明油气资源中,常规与非常规的资源比例为1:3,在剩余天然气资源中,非常规气约是常规气的近4倍,开采难度较大。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石油天然气地质研究所杨智指出,非常规油气已成为“稳油增气”的战略资源。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科技咨询中心马锋也表示,我国油气工业已进入常规-非常规并举阶段,复杂气藏的占比越来越高,发现优质大气田和高效开发越来越难,这对勘探开发领域提出了更多的创新需求。
据介绍,我国“十三五”页岩气规划年产量210亿方,实现200.4亿方,完成率95.4%,基本实现页岩气规划目标。2016-2020年,我国页岩气产量增长率在17%-42%,类比北美,仍处于勘探开发初期阶段,具备快速上产的发展条件。
对于页岩气的开发,戴金星也表示,我国至今发现的页岩气均为腐泥型页岩气,未发现煤系泥页岩气,煤系泥页岩气的研究,意义重大。他指出,鄂尔多斯盆地煤系页岩气具有良好的前景和潜力。
需重视基础研究工作
事实上,近年来我国页岩气勘探开发取得了重大进展。自2008年我国第一口页岩气调查井在四川发现了页岩气,2012年开始页岩气生产,2020年页岩气产量突破200亿立方米,形成了涪陵、威远、长宁等页岩气生产基地,页岩气产业稳健发展。
但因为受地层、地表条件,以及技术服务市场成熟度的限制,我国页岩气开采也面临不少挑战。
据介绍,由于深层页岩气温度高达140摄氏度、地应力差大于20MPa,现有技术和装备难以适应温压条件,部分核心关键工具依赖进口;此外,页岩气完全成本高达1000元/千方,比常规天然气高20%-30%,气井初期产量一般为8-10万方/天,递减速率快,需要不断打井以维持稳产,工作量和投资压力大。
在多位专家看来,非常规领域的勘探开发突破,关键在于技术,加快勘探开发领域创新步伐已成为当务之急。多位院士也表示,基础研究是科研单位的重要工作,石油天然气的高效生产离不开基础研究的支撑,“十四五”期间应加强基础研究的投入。
Copyright @ 1998-2020 Talented .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007999号-1 京公安网备11010202007942 版权归易达新成套公司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