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联系我们
地址(address):北京西城右安门内大街72号万博商厦702室
电话(tel) : 010-51297537
传真(fax) : 010-51297537-810
网站(web) : www.yidaxin.cn
邮件(Email) :
yidaxin@126.com
煤企加速跨界新能源
作者: 来源:中国石油新闻中心   时间:2021-09-02 

   矿区有大量的土地、风、光等其他资源,具有发展新能源的先天优势,可以充分将煤矿区建设成为地面-井下一体化的风、光、电、热、气多元协同的清洁能源基地。但从煤炭产业到新能源业务,实际是从资源依赖型产业向技术驱动型、市场竞争型产业的转变,如何将传统煤企的优势转化为发展清洁能源的优势,值得探讨。

  近日,内蒙古霍林河露天煤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露天煤业”)连发8条公告,宣布收购陕西中核光伏发电有限公司100%股权,投资建设中核淳化10万千瓦风电项目,以独资、合资等方式注册成立9家新能源公司,累计涉及110万千瓦新能源项目的开发建设。大手笔跨界之举,引发煤炭、新能源领域共同关注。

   对传统板块盈利形成有效补充

  在最新公布的2021中国煤炭企业50强名单中,露天煤业排名第28位,年产煤炭约4600万吨。据其上半年业绩预告,今年1-6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41271.53万元至183652.99万元,同比增长0%30%,“主要是由于煤炭、铝产品价格比同期均有所提高”。换言之,煤炭目前仍是该公司业绩的主要支撑。

  一边是以煤为核心的产业现状,一边则是新能源板块的持续扩张。公告显示,露天煤业拟以18.98万元收购陕西中核100%股权,并继续开发建设淳化中核10万千瓦风力发电项目。该项目位于咸阳市淳化县西北部黄土塬梁区域,拟安装风力发电机组28台、单机容量3600千瓦,目前已获得陕西省发改委核准及相关用地批复。“本次收购项目公司,符合公司实际经营需要,有利于发展建设公司新能源业务。”露天煤业方面表示。

  该公司同时宣布,拟注册成立2家全资子公司、7家合资公司,合作对象包括中再投(吉林)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上海中来智慧新能源有限公司等多家新能源相关企业。新成立的公司将在辽宁朝阳、内蒙古赤峰、吉林双辽等地,合计开发建设光伏项目65万千瓦、风电项目35万千瓦。据安信证券统计,露天煤业自2014年起布局新能源发电项目,目前规模已有336.85万千瓦。上述新增项目落地后,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将达到32.65%,由此对传统板块盈利形成有效补充。

  迎来抢占新能源主阵地的机遇

  “集团的煤炭产销、火力发电、煤制油及煤化工产业规模均为世界第一,2019年度,80.5%的盈利来自这些板块,煤炭一项盈利占比就达到49%。”国家能源集团相关人士坦言,“目前,集团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比不到30%,加大风能和太阳能开发力度是低碳发展的主要路径之一,‘十四五’期间规划新增装机7000-8000万千瓦。”

  以电力、煤炭和石化为三大主业的民营上市企业永泰能源在稍早前宣布,所属全资公司华元新能源有限公司与三峡电能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确立了光伏、风电、储能等主攻方向,目的在于“加快公司在新能源领域的布局,实现公司新能源发展战略和绿色低碳发展,为公司力争十年内新能源业务超过现有传统能源业务迈出坚实一步”。

  “过去很多年,煤炭企业发展新能源基础薄弱,也没有动力、决心。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倒逼煤企主动发展新能源,进入新能源主阵地。”在中国工程院院士院士谢和平看来,煤炭行业正迎来“抢占新能源主阵地的机遇”。

  谢和平举例,除了煤炭,矿区还有大量的土地、风、光等其他资源,具有发展新能源的先天优势。“我国目前已有及未来预计新增的采煤沉陷区面积超过6万平方公里,可为燃煤发电和风光发电深度耦合提供土地资源。煤矿井巷落差大,可用于抽水蓄能,为可再生能源调峰。井下温度较高且稳定,可发展地热开发利用技术。可以充分发挥优势,将煤矿区建设成为地面-井下一体化的风、光、电、热、气多元协同的清洁能源基地。”

  转型面临多重约束

  多位业内人士进一步称,传统煤企跨界新能源并非新鲜事,但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布局速度明显加快。“与新能源企业合作,已成为煤企产业转型的一大趋势。国家能源集团等实力雄厚的企业,还设立了自己的专业投资公司,把‘卖煤’赚来的钱投到清洁能源项目建设开发中,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国新能源电力投融资联盟秘书长彭澎表示。

  彭澎认为,煤企对成立合资公司及项目布局、技术开发等支持力度越来越大,不少煤矿手握土地、发电指标等资源,是很多新能源公司难以企及的优势。“通过废弃矿井土地再利用,即可满足光伏电站对土地空间的需求,大同光伏领跑者等就是典型项目。但现阶段,煤企所布局的新能源项目数量总体比较低,在人员、管理等方面经验尚且不足。”

  一位不愿具名的煤企人士向记者证实,由于内部人员结构未能合理调整,与产业发展匹配度不足,新能源专业人才缺乏成为制约企业转型的一大因素。永泰能源方面也称,向新能源领域转型发展的具体规划尚在研究与确定中,相关专业人员、技术尚未完全配备与储备。“新能源转型对公司形成人才、管理方面的考验。新能源领域技术含量较高,技术更新升级较快,技术创新和升级将对公司形成挑战,可能会导致转型升级不及预期。”

  “从煤炭产业到新能源业务,实际是从资源依赖型产业向技术驱动型、市场竞争型产业的转变,不是光有资金和资源、仅靠行政力量或做几个项目就够。”上述人士称,如何将传统煤企的资金实力、融资能力、资产储备等资源,转化为发展清洁能源的优势,打破来自体制机制、传统观念等方面的约束,在转型过程中至关重要。

Copyright @ 1998-2020 Talented .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007999号-1   京公安网备11010202007942
版权归易达新成套公司所有